首页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全部新闻 > 媒体关注

文具行业亟待品牌突围(行业透视)

2003-12-01          浏览量:6433

王利平

 

  文具行业是我国轻工产业发展最迅速、最完善的一个行业。我国文具的市场容量已突破1000亿元,近年来的文具市场年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集团购买力的提高,将更加加速文具行业的发展。许多大的外企文具生产商、经销商都纷纷驻足国内市场,正是看中了文具广阔的消费市场前景。

  如果把文具行业的发展分为初级阶段、竞争阶段、成熟阶段的话,目前文具行业已进入了后竞争阶段,也就是逐步步入品牌化时代,文具行业的竞争方式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管理、购物环境等多方位的品牌化竞争。面对品种繁多的文具用品,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多,国外竞争对手的涌入,将使得整个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强,未来的竞争也将更加残酷。

  目前,文具行业市场发展正凸显的五大特点:市场潜力大,购买力增加;文仪用品多元化、多层次消费结构已经形成,且向高档产品发展;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办公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在商品流通环节上,外资企业已进入了批发零售业;政府采购已从试运行扩大到普遍行为。

  随着文具专卖店、专业化市场的渐趋成熟,批发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减少。这就要求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内涵要向高层延伸,以品牌为主的中高档产品将成为消费的主流。

  国内文具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了一条恶性循环的竞争之路,缺乏明确有序的规范,产品线单一、低价竞争、资源浪费严重等等,都成了当前文具行业发展的藩篱,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国内文具新生品牌的健康发展。

  因此,国内文具业应该积极主动地贴近国际市场,通过各种努力,实施品牌化突围。

  打造文具产业圈

  放眼国内,全国各地的文具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大浪淘沙,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宁波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和以汕头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两大产业圈。宁波拥有如广博、得力、彬彬、贝发等国内国际著名的文具企业,汕头拥有如齐心、雅孚等知名品牌企业。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两大产业圈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混迹于这两大产业圈内或游离于两大产业圈外的小型文具生产企业,他们甚至没有品牌,没有环保措施或者是完全手工加工型。只有把这些文具产业融合到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大的产业圈内,形成文具产业同盟集团化,才能够共发展、同进步,才能够与国际大型的文具旗舰店相抗衡,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劳动利益和制造利润。

  文具行业也有许多相关联的产业链,譬如纸制品文具,不仅仅需要能够大量供应、质量较好、包括运输在内成本较低的原材料,还需要建立完整的印刷、包装等的产业链。广博文具在开始真正生产文具行业前,就是做彩印包装的,因此做纸制品文具只是一种衍生而已。

  综上,建构全球经济化下的文具产业圈,是中国文具产业走向旗舰式发展,文具品牌化发展的关键。

  制定行业规范

  尽管,我国一部分企业仅仅把“中国制造”局限在单纯做OEM或者做ODM这样的层面,但是,某些有着全球经济发展宏观思路的企业家,还是在积极寻求塑造自身品牌的发展,以此来试图摆脱因依附在加工或半加工的产业链条上的制约。

  笔者认为,中国文具产业大多是民营经济或者合资企业,在规模上和专业化程度上都有欠缺,因此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建构网式联合体,不仅可以保护知识产权、避免恶性竞争,还能够通过合理分工、利益搭配来建构文具旗舰式发展。“美式旗舰,一店购齐”的模式同样可以被国内文具网式联合体所替代。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构想,但我们至少可以建构多层次的搭配合作。前段时间,广博集团接单做1200多万本伊拉克学生用笔记本时,就是在与其它做书包、圆珠笔等文具企业合作,出关时输入到伊拉克的就是完整的一套学生用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完整地搭配出系列文具,也加强了国内文具整体作战参与竞争的能力。

  品牌化和全球化

  国内文具企业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不仅备受国内文具同行的低价恶性竞争,还要经受近两年国际资本不断渗入的冲击,如OFFICE1、斯普玛等已经捷足先登并分别在上海、广州等地开设了自己的连锁分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中国文具企业要从世界大分工和比较成本优势的角度选择自己在新经济格局中的位置。中国的相对优势就是传统产业中日渐成熟的加工能力和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和生产力相适应的成熟先进的管理能力。

  要做好文具行业品牌的全球化经营,就必须做好文具品牌本身文化内涵的全球化渗透。这个渗透不是“拿来主义”,也不是简单的“本本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融合和渗透。

  不仅建构国内文具的网链式合作,更要与国际的文具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把竞争变成竞合,将是中国文具产业全面全球化和品牌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只有完整、系统地预测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们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面前泰然处之,才能真正做到发展是硬道理。

  《市场报》 (20031110 第十一版)